设计理论科普,解读工业设计中的系统设计思想和应用方法

设计理论科普,解读工业设计中的系统设计思想和应用方法
20世纪以来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出现了系统概念。1920年代以后系统思想开始被奥本海姆用于社会学,被里科特用于哲学。1948年维那建 立了控制论并写了著名的《控制论》。这种系统思想与控制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此发展成为工业技术时代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分析和控制方法。

工业设计中的系统设计.jpg

1.系统设计的概念
系统概念在工业设计中有下列三层含义:
第一,系统概念被用于工业设计后,人们不再把设计对象看成是孤立的东西,而是把它放在系统中看待,使功能设计不仅局限于单一的设计对象,而且要考虑它与其他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例如组合柜要考虑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组合关系,成套家具要考虑座椅、桌子、床等的形式和色彩和谐。
还要考虑系统环境与人的整体需要,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实际使用情况。例如从社会交通系统角度来考虑交通标志和交通工具,从厨房系统角度来设计它的各部分,以此类推来设计卧室系统、办公室系统、通讯设备、大众消费系统等等。这样它就导致了产品系统概念。
第二,从系统概念出发,单件家具和工具也被看成是一个系统,把它们设计成组合部件,使之容易安装和拆卸。
第三,考虑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例如,设计单一杯子时,往往不会考虑两个杯子之间的关系。许多杯子在一起就构成一个系统,它提醒设计师要考虑它们怎么摞放在一起,怎么包装存放等问题。
系统概念导致了许多设计创新,例如创造了第一个组合音响设备、组合柜、工具箱等等。系统设计方法也被用于单一商品设计,例如古格罗特设计了可装卸式沙发,它由六个部件组成:支架、垫板、扶手、背垫、靠头和坐垫。

2.系统设计方法在工业设计中的形成和运用
系统设计方法在工业设计中被广泛运用是和托马斯·马尔多纳多的努力分不开的。马尔多纳多出生于阿根廷讲西班牙语的拉美裔和讲英语的苏格兰裔家庭,1938~1942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美术学院学习,40年代末期在瑞士研究哲学和逻辑学。1954年离开阿根廷,到乌尔姆学校视觉交际系任教。
1954~1967年任乌尔姆造型学院院长,1967~1969年任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主席(InternationalCouncilofSocietiesofIndustrialDesign,简称ICSID,成立于1957年)。汉斯·古格洛特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一个荷兰人家庭,毕业于苏黎世高等技术学校建筑系。自1954年直到生命结束,他一直在乌尔姆设计学院任教,曾任工业设计系主任。

在包豪斯的3任校长中,马尔多纳多对迈耶的评价最高。他赞同迈耶的观点,宣称乌尔姆学校的目的是对技术文明的人文主义掌握,而人文主义只能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他力图界定设计“同艺术的任何一种混淆”,认为设计和艺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它们沿着平行的道路发展。
马尔多纳多指出,工业设计的任务在于:为技术复杂、功能和结构全新的产品寻找符合它们内部结构的合理形式,这些形式在技术上应该完善,在使用上应该合适。这样,马尔多纳多执掌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形成了不同于包豪斯的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设计模式。“在马尔多纳多理性的教育思想指导之下,乌尔姆设计学院放弃了传统的色彩教学,汉斯·古格洛特创立了一套以工程科学为主的教学系统。数学、符号学、劳动学和系统分析论等课程被列入教学计划之中。”

马尔多纳多在设计教育上是非常明确,“他认为设计应该、而且必然是理性的、科学的、技术的”。他认为这所学院应该完全立足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他的目的是要培养出科学型的设计师,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服务。1958年到1962年间,马尔多纳在教学中进一步转向科学方法论,教学中增加了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机械原理、材料学、人体工程学等学科。值得注意的是,乌尔姆设计学院在1964年完全放弃了家具、纺织品、玻璃制品、陶瓷、墙纸、书籍装帧等领域的艺术设计教学,而把注意力集中在技术复杂的工业产品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产品复杂性理论”。各种产品——从匙子到直升飞机和计算机,在复杂性程度上处于不同的水准。
“产品复杂性理论”的基础是莫尔关于控制论和信息论的著作,马尔多纳多邀请他来校讲学。这种理论的要点是:要深刻认识对象世界的规律性,必须赋予这个世界相应的结构,并揭示对象属性内在的结构联系。莫尔还把“结构复杂性”和“功能复杂性”的概念应用到艺术设计领域中来。
马尔多纳多则在信息论、实验美学和活动理论的背景中研究设计和科学的联系。他主张,在工业设计实践中必须广泛利用一些数学学科,如集合论(解决统一部件的机床组合化问题)、多面体几何(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的设计)、群论(对称和控制栅理论)、拓扑学(客体的度量和非度量结构)等。

系统设计是学校在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发展,并对许多国家产生了影响。古格罗特和德国布劳恩公司的设计师迪特·兰姆斯(DeterRams,1932~)以系统设计而著称。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是以系统思维为基础的,目的是赋予事物以秩序化,通过对客观事物互为关系的理解,在设计中将标准化生产与多样化的选择结合,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系统化设计可以使产品组合变换。
早在20年代,格罗皮乌斯已经提出这一方法,他在包豪斯提倡设计系统的家具,当时他为柏林的菲德尔(Feder)百货公司设计可以现场拼装的系列家具,被认为是系统设计的最早的尝试。在工业自动化和技术专门化的时代,一些大型企业在解决设计任务时不吸收设计师参加,这主要是因为设计师缺乏专门的技术知识。
马尔多纳多认为,设计学校应对这种状况负责,他主张新型的设计学校应该以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武装自己,培养有能力从事技术复杂的产品设计的工业设计师。1956到1958年学校改变了教学方向,使工业设计跳出了家具和灯具的狭隘范围,面向现代科学技术,面向工业社会,把科学、技术与设计紧密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艺术家个体手工业式的劳动方式,与工厂结合起来,与科学家、工程师、工人以及销售人员结合在一起,形成群体合作工作方式。在这个时期他们承担了大型设计项目,课程安排中增添了知觉心理学和符号学,这样形成了乌尔姆典范。

从根本上说,系统论主要是一种观念,一种看问题的立场和观念,它要告诉我们的并不着重于说明事物本身是什么,而是强调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创造事物。因此,系统论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是一种设计哲学观。对于这一点,应引起足够的注意,不能把系统论的设计思想和方法理解为设计的技术。
在学习和应用系统论时,应克服一种错误的思想,即认为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手段,因而会排除知觉和直觉。其实,系统论所强调的观念并不排斥创造性的思考和直觉的判断,而是十分需要发挥直觉和感性的思维方式的优点以丰富和完善系统论的实用价值,使理性与直觉判断相结合,相促进,由此推动设计的进步。
科学的、系统的设计方法与直觉的、感性的构思方法在产品设计中可以而且应该是共存互促、融合汇流的。

返回列表